母亲与猫
2024年02月22日
字数:1898
■廉涛
大约是在2000年秋天的一个周末,我从西安回周至老家看望母亲,以往只要母亲知道我回家,就会早早地站在门口的桥头上等我,但这次我进了村东头,却怎么也看不见村西头桥头上那熟悉的身影。我疾步走进院门,只见母亲坐在屋前的石墩上,怀里抱着那只大花猫,仍一动不动。待我走到母亲跟前,见她双眸里浸满了泪水。我连忙问:“妈,咋了?”母亲顿时眼泪夺眶而出。我见她怀里的大花猫双目紧闭,又问:“猫病了?”母亲轻声说:“走了,走了……”我这才意识到是大花猫死了。我摸了摸大花猫,它的身上还有一息尚存的体温。
母亲说大花猫是两个时辰前才走的,是老死的。早上她给大花猫拌好了苞谷糁泡馍馍,不见它吃,到院子一看,发现大花猫在梨树下静静地躺着。
母亲养大花猫有十几个年头了。父亲走后,大花猫更是成了母亲日常唯一的陪伴。母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喂给它吃,我从西安带回家孝敬她老人家的腊汁牛肉、鱼干、罐头、酸奶等,我一走,母亲把大部分都喂了大花猫,把大花猫养得像条小狗一般壮实。大花猫灰白相间的花纹、如同丝绸般细腻的毛皮、轻轻摇曳着的细长的尾巴,走起来优雅的姿态,尤其是瞳孔中闪烁着的神秘的光芒,谁见谁爱。大花猫和母亲总是形影不离,母亲坐着,它便蹲在母亲身边,明亮而富有表情的眼睛会一直盯着与母亲说话的人,像一个忠诚的卫士。母亲起身干活,它便如影随形。夏天,母亲会把大花猫抱到家东墙根下的小渠里给它洗澡,看着它游来游去。冬天,母亲会用花布给大花猫做一身精致的小棉袄,会抱着它在墙根下晒暖暖,用梳子轻轻地梳着它的毛发,大花猫会怡然自得地享受着。有时,母亲会踢着鸡毛毽子、抛着毛线球逗着大花猫上下穿梭、跑来跑去玩耍。母亲走街串邻时,也会抱着大花猫,大花猫不时会赢得街坊邻居们的点赞,大家都说“这猫有福气,三嫂爱猫”。
说来也怪,我每次回老家,大花猫晚上都会静静地躺在我的旁边,似乎知道我又给它带回了美食。起初,我并不习惯,生怕我睡着时大花猫突然用爪子挖我一下,但大花猫却从来没有冒犯过我,这让我相信猫是通人性的。
母亲对猫的喜欢由来已久。我上小学三年级时,我的同桌叫铁毛,特别喜欢画猫,猫画得特别传神。一次,他让我到他家里去看他养的猫,我一看,和他画得一模一样。我将此事告诉了母亲,母亲说,你哪天带你的同学到家里来,我给他做好吃的。铁毛知道后特别高兴,第二天放学后就和我一起到我家里。母亲给铁毛做了她最拿手的油泼扯面,铁毛吃了一老碗。母亲说:“还有呢,再来一碗吧。”铁毛也没客气,又咥了一老碗。吃完饭,母亲说:“听强娃(我的乳名)说你猫养得好、画得也好,给姨画个猫吧。”铁毛二话没说便趴在我家的炕桌上,很快画成了一只蹲着的猫。母亲看后大喜,对铁毛说:“你没白养猫啊,来年你家产了小猫,姨用鸡蛋到你家换一个。”
我上初中时,我干爸的儿子小我几岁,长得虎头虎脑,很是机灵,爱画画,犹爱画猫。干爸家与我家相距十几里地,母亲经常带我步行去干爸家玩,看干爸的儿子画的家里的墙上到处贴着各种姿态的猫。母亲经常请干妈带着儿子到我家里来玩,让我跟着他一起画猫。
若干年后,每当我想起这些,我在想,当年母亲是不是有意培养我画画呢?可惜我没有那个天分。
大花猫的突然离去,对母亲来说,无异于亲人的离去。我对母亲说:“已经死了,就埋了吧。”母亲起身抱着大花猫在前后院子转来转去,不肯将大花猫给我。我说要不埋在前院的梨树下吧,母亲想了会儿说:“还是埋在后院外的菜地里,不然妈看见梨树就受不了。”我在菜地里挖好坑,回家从母亲怀里抱猫,母亲还是不肯丢手,说是要去看看坑挖得咋样?站在坑旁,母亲让我抱好猫,她用小铲铲把坑扩大了许多,把底部和周围铲得平平的,像是在盖一座宏伟的建筑,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布,一半铺在坑底,把猫放在了白布上,用手摸了摸大花猫的头,又反复捋了捋大花猫的毛,将白布的另一半盖在了大花猫的身上。此刻,一阵秋风正好吹落渠边白杨树上的黄叶飘落在白布上……看着母亲对大花猫如此这般的深情举动,我的耳畔顿时响起了电视连续剧《红楼梦》里陈力唱的《葬花吟》,那让人心碎的旋律和歌词“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……花开易见落难寻,阶前愁煞葬花人。独倚花锄泪暗洒,洒上空枝见血痕……未若锦囊收艳骨,一抔净土掩风流。质本洁来还洁去,强于污淖陷渠沟……”母亲静静地看着大花猫,凝视良久,对我说:“埋吧,用面面土,不要用大胡基(关中话,指比较大的土块)。”然后起身回家了。
第二天早上,母亲给家人做好了饭,照例给大花猫吃食的碗里盛好,自己却没吃一口。
从那以后,我便特别理解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有时人与人都很难超越的情感。
再过二十天,就是母亲十周年的忌日,谨以此文怀念我至亲至爱的母亲。
大约是在2000年秋天的一个周末,我从西安回周至老家看望母亲,以往只要母亲知道我回家,就会早早地站在门口的桥头上等我,但这次我进了村东头,却怎么也看不见村西头桥头上那熟悉的身影。我疾步走进院门,只见母亲坐在屋前的石墩上,怀里抱着那只大花猫,仍一动不动。待我走到母亲跟前,见她双眸里浸满了泪水。我连忙问:“妈,咋了?”母亲顿时眼泪夺眶而出。我见她怀里的大花猫双目紧闭,又问:“猫病了?”母亲轻声说:“走了,走了……”我这才意识到是大花猫死了。我摸了摸大花猫,它的身上还有一息尚存的体温。
母亲说大花猫是两个时辰前才走的,是老死的。早上她给大花猫拌好了苞谷糁泡馍馍,不见它吃,到院子一看,发现大花猫在梨树下静静地躺着。
母亲养大花猫有十几个年头了。父亲走后,大花猫更是成了母亲日常唯一的陪伴。母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喂给它吃,我从西安带回家孝敬她老人家的腊汁牛肉、鱼干、罐头、酸奶等,我一走,母亲把大部分都喂了大花猫,把大花猫养得像条小狗一般壮实。大花猫灰白相间的花纹、如同丝绸般细腻的毛皮、轻轻摇曳着的细长的尾巴,走起来优雅的姿态,尤其是瞳孔中闪烁着的神秘的光芒,谁见谁爱。大花猫和母亲总是形影不离,母亲坐着,它便蹲在母亲身边,明亮而富有表情的眼睛会一直盯着与母亲说话的人,像一个忠诚的卫士。母亲起身干活,它便如影随形。夏天,母亲会把大花猫抱到家东墙根下的小渠里给它洗澡,看着它游来游去。冬天,母亲会用花布给大花猫做一身精致的小棉袄,会抱着它在墙根下晒暖暖,用梳子轻轻地梳着它的毛发,大花猫会怡然自得地享受着。有时,母亲会踢着鸡毛毽子、抛着毛线球逗着大花猫上下穿梭、跑来跑去玩耍。母亲走街串邻时,也会抱着大花猫,大花猫不时会赢得街坊邻居们的点赞,大家都说“这猫有福气,三嫂爱猫”。
说来也怪,我每次回老家,大花猫晚上都会静静地躺在我的旁边,似乎知道我又给它带回了美食。起初,我并不习惯,生怕我睡着时大花猫突然用爪子挖我一下,但大花猫却从来没有冒犯过我,这让我相信猫是通人性的。
母亲对猫的喜欢由来已久。我上小学三年级时,我的同桌叫铁毛,特别喜欢画猫,猫画得特别传神。一次,他让我到他家里去看他养的猫,我一看,和他画得一模一样。我将此事告诉了母亲,母亲说,你哪天带你的同学到家里来,我给他做好吃的。铁毛知道后特别高兴,第二天放学后就和我一起到我家里。母亲给铁毛做了她最拿手的油泼扯面,铁毛吃了一老碗。母亲说:“还有呢,再来一碗吧。”铁毛也没客气,又咥了一老碗。吃完饭,母亲说:“听强娃(我的乳名)说你猫养得好、画得也好,给姨画个猫吧。”铁毛二话没说便趴在我家的炕桌上,很快画成了一只蹲着的猫。母亲看后大喜,对铁毛说:“你没白养猫啊,来年你家产了小猫,姨用鸡蛋到你家换一个。”
我上初中时,我干爸的儿子小我几岁,长得虎头虎脑,很是机灵,爱画画,犹爱画猫。干爸家与我家相距十几里地,母亲经常带我步行去干爸家玩,看干爸的儿子画的家里的墙上到处贴着各种姿态的猫。母亲经常请干妈带着儿子到我家里来玩,让我跟着他一起画猫。
若干年后,每当我想起这些,我在想,当年母亲是不是有意培养我画画呢?可惜我没有那个天分。
大花猫的突然离去,对母亲来说,无异于亲人的离去。我对母亲说:“已经死了,就埋了吧。”母亲起身抱着大花猫在前后院子转来转去,不肯将大花猫给我。我说要不埋在前院的梨树下吧,母亲想了会儿说:“还是埋在后院外的菜地里,不然妈看见梨树就受不了。”我在菜地里挖好坑,回家从母亲怀里抱猫,母亲还是不肯丢手,说是要去看看坑挖得咋样?站在坑旁,母亲让我抱好猫,她用小铲铲把坑扩大了许多,把底部和周围铲得平平的,像是在盖一座宏伟的建筑,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布,一半铺在坑底,把猫放在了白布上,用手摸了摸大花猫的头,又反复捋了捋大花猫的毛,将白布的另一半盖在了大花猫的身上。此刻,一阵秋风正好吹落渠边白杨树上的黄叶飘落在白布上……看着母亲对大花猫如此这般的深情举动,我的耳畔顿时响起了电视连续剧《红楼梦》里陈力唱的《葬花吟》,那让人心碎的旋律和歌词“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……花开易见落难寻,阶前愁煞葬花人。独倚花锄泪暗洒,洒上空枝见血痕……未若锦囊收艳骨,一抔净土掩风流。质本洁来还洁去,强于污淖陷渠沟……”母亲静静地看着大花猫,凝视良久,对我说:“埋吧,用面面土,不要用大胡基(关中话,指比较大的土块)。”然后起身回家了。
第二天早上,母亲给家人做好了饭,照例给大花猫吃食的碗里盛好,自己却没吃一口。
从那以后,我便特别理解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有时人与人都很难超越的情感。
再过二十天,就是母亲十周年的忌日,谨以此文怀念我至亲至爱的母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