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组织 重特色 优发展
商南县湘河镇创新“三色”工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2024年05月06日
字数:1141
日前,记者从商洛市商南县获悉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,近年来,该县湘河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,坚持党建引领,通过强组织、重特色、优发展,探索形成“三色”(即“红色引擎”“绿色动能”“蓝色创新”)工作模式,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。
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操艳艳
铸造“红色引擎”筑牢组织堡垒
湘河镇坚持把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”作为镇党委“一把手工程”,形成党委“一把手”亲自抓、分管领导直接抓、站办协同抓、村党支部书记具体抓的工作责任机制;定期召开研判分析会,实行“常态化+跟踪式+精准化”督察模式,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站办及村(社区)的年度考核依据,强化奖惩激励;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包抓党建联系点制度,党委书记、镇长带头领办基层党建实事硬事,制定党建工作问题、任务、责任清单;紧盯发展“缺少引路人、产业带头人、政策明白人”难题,突出“头雁”领航,培育选树村(社区)“头雁书记”8名,通过“归雁”工程,招引能力强、作风实、活力足的后备干部15名;开展“雏雁”行动,39名年轻干部分类管理,导师帮带,在产业发展、项目建设等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,为乡村振兴引航蓄力。
激活“绿色动能”深化特色优势
湘河镇围绕生态茶、中药材、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规划,摸清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源、资金、资产,建立台账登记管理,明晰资产权属,分类盘活利用,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;以做好“茶文章”为抓手,着力打造“农耕文化+茶文化+研学”为一体的茶旅融合项目,在柳树沟建设茶园2000亩,带动350余人长期在茶山务工,并带动200户脱贫户、监测户参与分红;围绕“茶渔果”,坚持产业多元发展,建设莲花台村西瓜、圣女果种植大棚项目,泉垭、地坪水产养殖,汪家店村休闲垂钓、宿杨林农家乐项目,以特色产业促进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推动特色产业“加速跑”。
点燃“蓝色创新”注入发展活力
湘河镇充分发挥三镇毗邻的区域优势,探索创建“一建五联”模式,让三镇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态融合发展、抱团发展、高质量发展,先后成功举办举行“三省联谊一家亲,唱支山歌给党听”庆“七一”文艺汇演和陕豫鄂第二届“共护丹江河、健康你我他”越野赛暨三省首届美食节活动,带动区域经济;以“一年十件实事”活动为抓手,推广“群众点单、支部下单、党员接单”管理服务模式,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、群众身边不满意问题,化解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;围绕法治乡村建设、乡村振兴、社会治理等,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15场次,为群众办实事200余件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;组建形成“领导抓点、干部包村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的工作机制,成立14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,常态化开展“党课开讲啦”“学习身边榜样”等活动30余场次,以文明新风擦亮乡村治理底色。
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操艳艳
铸造“红色引擎”筑牢组织堡垒
湘河镇坚持把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”作为镇党委“一把手工程”,形成党委“一把手”亲自抓、分管领导直接抓、站办协同抓、村党支部书记具体抓的工作责任机制;定期召开研判分析会,实行“常态化+跟踪式+精准化”督察模式,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站办及村(社区)的年度考核依据,强化奖惩激励;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包抓党建联系点制度,党委书记、镇长带头领办基层党建实事硬事,制定党建工作问题、任务、责任清单;紧盯发展“缺少引路人、产业带头人、政策明白人”难题,突出“头雁”领航,培育选树村(社区)“头雁书记”8名,通过“归雁”工程,招引能力强、作风实、活力足的后备干部15名;开展“雏雁”行动,39名年轻干部分类管理,导师帮带,在产业发展、项目建设等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,为乡村振兴引航蓄力。
激活“绿色动能”深化特色优势
湘河镇围绕生态茶、中药材、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规划,摸清村集体所有的各类资源、资金、资产,建立台账登记管理,明晰资产权属,分类盘活利用,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;以做好“茶文章”为抓手,着力打造“农耕文化+茶文化+研学”为一体的茶旅融合项目,在柳树沟建设茶园2000亩,带动350余人长期在茶山务工,并带动200户脱贫户、监测户参与分红;围绕“茶渔果”,坚持产业多元发展,建设莲花台村西瓜、圣女果种植大棚项目,泉垭、地坪水产养殖,汪家店村休闲垂钓、宿杨林农家乐项目,以特色产业促进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,推动特色产业“加速跑”。
点燃“蓝色创新”注入发展活力
湘河镇充分发挥三镇毗邻的区域优势,探索创建“一建五联”模式,让三镇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态融合发展、抱团发展、高质量发展,先后成功举办举行“三省联谊一家亲,唱支山歌给党听”庆“七一”文艺汇演和陕豫鄂第二届“共护丹江河、健康你我他”越野赛暨三省首届美食节活动,带动区域经济;以“一年十件实事”活动为抓手,推广“群众点单、支部下单、党员接单”管理服务模式,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、群众身边不满意问题,化解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;围绕法治乡村建设、乡村振兴、社会治理等,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15场次,为群众办实事200余件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;组建形成“领导抓点、干部包村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的工作机制,成立14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,常态化开展“党课开讲啦”“学习身边榜样”等活动30余场次,以文明新风擦亮乡村治理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