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备案号:陕ICP备06007924号-1

局地超40℃ 高温防暑谨防五个误区

2024年06月14日 字数:713
  连日来,北方多地遭遇了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、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。
  中央气象台预计:6月13日至15日,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依旧盘踞在华北大部、黄淮、陕西中北部、山西中南部、苏皖北部、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、新疆南疆盆地等地。其中,河北中南部、山东西北部、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℃至42℃以上。这五个防暑降温误区一定要避开。
  误区一 只有白天在户外才会中暑
  夏季黄昏时分,尤其雨后,如果湿度过高,同样存在中暑风险。另外,在通风散热条件太差的室内,也可能导致中暑。提醒老人等中暑高危人群,即使在家不出门,也应做好通风散热,以免中暑。
  误区二 外出长时间戴帽子可以防中暑
  炎炎夏日,在外长时间戴帽子会分泌大量汗水,在帽子上形成湿热的小环境,令头部温湿度升高,引发中暑。建议不定时拿下帽子,及时擦干汗水,给头部通风散热。
   误区三 大量出汗后“牛饮”补水
  伏天人体容易出汗,同时伴有电解质的流失。如果此时大量喝水,会导致出现“稀释性低钠血症”,严重可导致脑水肿昏迷。建议少量多次饮水,每隔15~20分钟补水200毫升,同时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,也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。
   误区四 中暑很常见不至于有生命危险
  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觉得中暑出汗很常见,往往不以为意地继续在高温下作业。普通中暑发展为热射病需要一个过程,如中暑后还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症状将会加重。一旦发展为热射病,进入昏迷状态,随时可能危及生命。
  误区五 中暑后吃退烧药降温
  中暑发热的机理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。中暑导致的发热,是因为人体的散热中枢受阻造成的热量在体内积聚,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;而退烧药主要通过身体发汗来达到降温目的,中暑后服用退烧药会适得其反。因此中暑后首选进行物理降温。
   据新华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