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读诗,专爱此味儿
2025年03月26日
字数:1184
■雍小英
每个春天都从读诗开始。无边的春色本就是天地间的长诗。在春风春意中读春天的诗,此中况味妙不可言。
春风柳上归。且看诚斋先生的《新柳》:“柳条百尺拂银塘,且莫深青只浅黄。未必柳条能蘸水,水中柳影引他长。”多么简单,多么漂亮。色彩和形状相映成趣,动态与静态相得益彰,虚与实彼此呼应。最传神处莫过于最后一句:水中柳影引他长。轻描淡写中人生哲学尽显:一种关照,一种相伴,一种衬托,彼此成就。水因柳有了纵深立体的生命动态;柳因水有了灵动的柔美感。水与柳就是人们融洽关系的最好状态。因有水,因其嫩,因而“拂堤杨柳醉春烟”,王摩诘都说“柳绿更带春烟”。这种空灵的诗意化物象,人人能看到,却是难以描述出来。大唐的王维、大宋的杨万里、大清的高鼎,他们把目光聚焦春柳,写出脍炙人口的名句,无一不贴切。贺知章的《咏柳》则是另一番情趣: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比喻传神,耳熟能详。问得出彩,结得干脆。“诗言志”,曾巩眼中可不是绿丝绦的飘逸生机,他借助柳枝讽喻得志小人,“乱条犹未变初黄,倚得东风势便狂。”想必柳枝有灵,也不会怪罪,毕竟它能够替诗人一吐心中郁结,也是功德无量。韩偓的柳枝更具情态,“袅雨拖风不自持,全身无力向人垂。玉纤折得遥相赠,便似观音手里时。”欲扬先抑,以柳枝的无力起兴,落到相赠友人表述难舍离情,并与观音手中的杨柳枝相提并论,一种慈悲,万般情愫。似乎还有“杨柳依依江水平,闻郎岸上踏歌声”的朦胧情意。
是垂柳唤醒了春天,是孩子成就并定格了诗歌里的春天。诗人眼中,春天里的孩子才是最美的风景。一群儿童俏皮可爱,呼之欲出,让人无比喜悦。“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”该有多闲散自在。当下蔓延的情绪:焦虑、失眠、抑郁,对于闲居乡间村野的诚斋先生无异于火星文。柳絮翻飞忽高忽低捉摸不定,像有无形的绳索牵引孩童追逐,一个长者手捋长须笑眯眯地在一旁欣赏,真是绝佳的温暖镜头。这位童心未泯的先生,又看见了追黄蝶疾走的孩子,兴致勃勃地追逐,黄蝶像是故意捉弄人倏忽翅膀飞进菜花,一群扑蝶的孩子傻眼了。他也看见放牛的孩子,“童子柳阴眠正着,一牛吃过柳阴西”。柳荫下牛在吃草,孩子在睡觉。完全是一幅闲散自在的人牛同乐图,也是一幅完美和谐的安魂图。童心童趣轻松愉悦,诗人看多了也成了儿童,“松阴一架半弓苔,偶欲看书又懒开。戏掬清泉洒蕉叶,儿童误认雨声来。”不想看书的时候,干脆玩水,撩起一捧水洒向芭蕉叶,芭蕉树下玩耍的孩子以为下雨了,惊呼着抬头看,老少都哈哈大笑。写到这里,我笑了,你肯定也笑了。
还有那藏于青草丛中垂钓的蓬头稚子,以伞为帆的泛舟小童,弄冰做银钲敲击音乐的孩子,不解藏踪迹的偷莲小娃,他们的童年在诗中永恒成新时代近乎神话般的绝唱。
春天,柳枝柔美绵长,勾连天地。春天的孩子融入春景,让人心醉。那些活在诗中的孩子应该是所有孩子的原样啊!
每个春天都从读诗开始。无边的春色本就是天地间的长诗。在春风春意中读春天的诗,此中况味妙不可言。
春风柳上归。且看诚斋先生的《新柳》:“柳条百尺拂银塘,且莫深青只浅黄。未必柳条能蘸水,水中柳影引他长。”多么简单,多么漂亮。色彩和形状相映成趣,动态与静态相得益彰,虚与实彼此呼应。最传神处莫过于最后一句:水中柳影引他长。轻描淡写中人生哲学尽显:一种关照,一种相伴,一种衬托,彼此成就。水因柳有了纵深立体的生命动态;柳因水有了灵动的柔美感。水与柳就是人们融洽关系的最好状态。因有水,因其嫩,因而“拂堤杨柳醉春烟”,王摩诘都说“柳绿更带春烟”。这种空灵的诗意化物象,人人能看到,却是难以描述出来。大唐的王维、大宋的杨万里、大清的高鼎,他们把目光聚焦春柳,写出脍炙人口的名句,无一不贴切。贺知章的《咏柳》则是另一番情趣: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比喻传神,耳熟能详。问得出彩,结得干脆。“诗言志”,曾巩眼中可不是绿丝绦的飘逸生机,他借助柳枝讽喻得志小人,“乱条犹未变初黄,倚得东风势便狂。”想必柳枝有灵,也不会怪罪,毕竟它能够替诗人一吐心中郁结,也是功德无量。韩偓的柳枝更具情态,“袅雨拖风不自持,全身无力向人垂。玉纤折得遥相赠,便似观音手里时。”欲扬先抑,以柳枝的无力起兴,落到相赠友人表述难舍离情,并与观音手中的杨柳枝相提并论,一种慈悲,万般情愫。似乎还有“杨柳依依江水平,闻郎岸上踏歌声”的朦胧情意。
是垂柳唤醒了春天,是孩子成就并定格了诗歌里的春天。诗人眼中,春天里的孩子才是最美的风景。一群儿童俏皮可爱,呼之欲出,让人无比喜悦。“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。”该有多闲散自在。当下蔓延的情绪:焦虑、失眠、抑郁,对于闲居乡间村野的诚斋先生无异于火星文。柳絮翻飞忽高忽低捉摸不定,像有无形的绳索牵引孩童追逐,一个长者手捋长须笑眯眯地在一旁欣赏,真是绝佳的温暖镜头。这位童心未泯的先生,又看见了追黄蝶疾走的孩子,兴致勃勃地追逐,黄蝶像是故意捉弄人倏忽翅膀飞进菜花,一群扑蝶的孩子傻眼了。他也看见放牛的孩子,“童子柳阴眠正着,一牛吃过柳阴西”。柳荫下牛在吃草,孩子在睡觉。完全是一幅闲散自在的人牛同乐图,也是一幅完美和谐的安魂图。童心童趣轻松愉悦,诗人看多了也成了儿童,“松阴一架半弓苔,偶欲看书又懒开。戏掬清泉洒蕉叶,儿童误认雨声来。”不想看书的时候,干脆玩水,撩起一捧水洒向芭蕉叶,芭蕉树下玩耍的孩子以为下雨了,惊呼着抬头看,老少都哈哈大笑。写到这里,我笑了,你肯定也笑了。
还有那藏于青草丛中垂钓的蓬头稚子,以伞为帆的泛舟小童,弄冰做银钲敲击音乐的孩子,不解藏踪迹的偷莲小娃,他们的童年在诗中永恒成新时代近乎神话般的绝唱。
春天,柳枝柔美绵长,勾连天地。春天的孩子融入春景,让人心醉。那些活在诗中的孩子应该是所有孩子的原样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