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城矿业下峪口矿降本增效结硕果
2025年04月17日
字数:1213

■记者 杨月锋 通讯员 卫宝娜 文/图
今年以来,韩城矿业下峪口矿将陕煤集团“四种经营理念”融入发展血脉,从思想破冰到管理重构,从技术攻坚到全员创效,让“紧日子”催生“新效益”,第一季度吨煤综合成本同比下降258元,降幅18%,利润同比增加928万元,增幅22%。
该矿材料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嘉诚说:“我们建立了128类材料修复标准,去年完成了500米4寸管、4000米铁道的再生,创效197万元。全年多修复材料992万元,修复材料质检合格率达到98%,性能达到新品的92%,真正让废料变“金子”。领导班子带头开展降本增效经营管理大讨论,制定了《降本增效厉行节约十条硬措施》,创新建立“经营日历”,每日调度会通报材料消耗、设备运维等关键数据;在矿区电子大屏设立“降本增效”通报专栏,每月公示各区队成本管控排名;区队开展“班前会讲成本、班后会算细账”机制,让“省下的就是赚来的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思想上的“破冰”带来行动上的“突围”。井下工作面职工将机器零件整理回收;材料管理中心维修大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将废物利用起来;选煤厂攻克了《优化洗选工艺提高精煤回收率》科研项目,精煤回收率提高4%,增加年利润520余万元;机电动力部在23302采面首次投入“可储存电缆皮带自移机尾”,煤机供电系统改造后自动化割煤率达到95%,圆班生产由8刀煤提高到12刀,生产班岗位工从24人减少至15人。
经营副矿长史海涛在月度经营分析会上强调:“管理升级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,而是要让每个岗位都成为价值创造的发动机。”
各部室制定降本增效工作方案,将成本指标分解到班组、岗位、职工,涵盖采掘衔接、运输优化、洗选提质的动态管理正在稳步推进,每个环节的增值空间都在不断上升。
在智能化发展进程中,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”便是降本增效的最优解。近两年,该矿顺利通过省智能化矿井B类煤矿验收,智能化改造不仅让效率翻番,还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安全系数,还使每班作业人数大幅减少。智能化选煤厂建成后全厂职工从142人缩减到117人,圆班出勤控制在70人,每年可节约人员成本200多万元。
在灾害治理打钻实训基地,通风管理部“揭榜挂帅”项目技术攻关负责人王立峰带领团队完成了“抽、排、卸一体式新型防喷装置”试验,这项技术为提高抽采浓度、解决打钻瓦斯超限难题提供了设备保障,钻孔施工和灾害治理效率有了显著提升。自主研发制造的防喷装置相比采购,每台可节省费用1.6万元。像这样的创新项目,该矿2024年已落地完成8项,今年也将继续推广。
该矿将科技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“金钥匙”,建立揭榜挂帅、难题攻关等多项攻克发展难题的长效机制,近三年该矿已取得专利75项(其中发明专利13项),每年节约费用1000余万元。该矿通风副总汪万里介绍,目前1号定向长钻孔压裂试验成功,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目标,积极推动项目按工期计划完成,将极大地节约灾害治理成本。
从“生产型”向“经营型”转变,从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益化”跃迁,在下峪口矿,降本增效不是简单的“勒紧裤腰带”,而是通过理念革新、管理重构、技术赋能实现的系统性变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