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电昏迷53天小伙重获新生
2025年07月10日
字数:717
阳光讯(记者 郑亚雷)在患者小杨昏迷的第33天,持续的治疗费用如同一座大山,压得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摇摇欲坠。看着小杨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,西安大兴医院的医生们坚定地说:“小杨才29岁,你看他的脑电波还有微弱的反应。再坚持一下,哪怕只有一点希望,我们也陪你们赌一次。”这份承诺,为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。
今年4月,29岁的小杨在锯树作业时不慎触电,瞬间心跳、呼吸骤停。经急救后,小杨心跳恢复,在一家医院治疗了17天后,病情仍旧危重。当小杨转入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ICU一部时,仍处于昏迷状态,气管切开,呼吸机支持呼吸,癫痫间断发作、脑水肿严重并伴有肺部感染。
针对患者的复杂病情,ICU一部医护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(MDT)模式,迅速制定实施“控癫痫、抗感染、早康复、促清醒”的综合治疗方案。但传统高压氧舱因缺乏高级生命支持设备,无法容纳带创呼吸机的感染急性期危重患者,治疗陷入“早期干预”与“安全性”的两难:过早进舱可能因监护条件不足引发风险,延迟治疗又可能错过神经功能恢复的黄金窗口。
面对小杨严重肺部感染、痰液潴留及高压环境下气道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,ICU与高压氧医学科制定“设备支撑+人力保障”策略:启用渭水园院区配有舱内专用呼吸机的高压氧方舱群,同时派重症一部医护专人随患者进舱全程值守,降低小杨在氧舱内的风险。在累计共35次高压氧治疗期间,医护人员见证了小杨从焦躁不安、心率和血压居高不下,甚至需要注射镇静剂并实施四肢约束的状态,到后来意识逐渐恢复,转为清醒的全过程。
与此同时,康复团队为小杨开展床旁肢体训练。经过53天的多学科联合救治,小杨终于成功苏醒,在医护团队的治疗下,逐步恢复自主活动能力。现在,小杨已经可以无需辅助自主行走了。
今年4月,29岁的小杨在锯树作业时不慎触电,瞬间心跳、呼吸骤停。经急救后,小杨心跳恢复,在一家医院治疗了17天后,病情仍旧危重。当小杨转入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ICU一部时,仍处于昏迷状态,气管切开,呼吸机支持呼吸,癫痫间断发作、脑水肿严重并伴有肺部感染。
针对患者的复杂病情,ICU一部医护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(MDT)模式,迅速制定实施“控癫痫、抗感染、早康复、促清醒”的综合治疗方案。但传统高压氧舱因缺乏高级生命支持设备,无法容纳带创呼吸机的感染急性期危重患者,治疗陷入“早期干预”与“安全性”的两难:过早进舱可能因监护条件不足引发风险,延迟治疗又可能错过神经功能恢复的黄金窗口。
面对小杨严重肺部感染、痰液潴留及高压环境下气道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,ICU与高压氧医学科制定“设备支撑+人力保障”策略:启用渭水园院区配有舱内专用呼吸机的高压氧方舱群,同时派重症一部医护专人随患者进舱全程值守,降低小杨在氧舱内的风险。在累计共35次高压氧治疗期间,医护人员见证了小杨从焦躁不安、心率和血压居高不下,甚至需要注射镇静剂并实施四肢约束的状态,到后来意识逐渐恢复,转为清醒的全过程。
与此同时,康复团队为小杨开展床旁肢体训练。经过53天的多学科联合救治,小杨终于成功苏醒,在医护团队的治疗下,逐步恢复自主活动能力。现在,小杨已经可以无需辅助自主行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