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风马牛不相及”说起
2025年07月15日
字数:1273
■马光辉
世界万事万物皆有根源。可悲的是,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对许多事物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表面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于是,由于我们的一知半解或对事物的了解相差甚远,常常会出现南辕北辙、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或尴尬。
周末,在朋友举办的国学讲座上,朋友问我,是否知道成语“风马牛不相及”的典故和原意。当时我信心满满地回答说:“‘风马牛不相及’就是指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。”朋友笑了笑,说:“你答非所问!我问的是出处和原意,而你回答的是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。不过,不知者不为过!”接着,朋友说:“成语‘风马牛不相及’出自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,原文为‘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风马牛不相及也,不虞君之涉吾地也,何故?’其原意是说齐国和楚国相距遥远,即使马牛走失,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。”
朋友接着说:“在古代,牛和马是人类重要的牲畜。它们在放牧时,常常会受到风向的影响。牛喜欢逆风而行,马则喜欢顺风奔跑。由于它们的习性不同,即使在相邻的区域放牧,也很难相遇。所以,‘风马牛不相及’原本是形容牛和马因为风向不同而不会相遇,后来才被引申为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。”听完之后,我豁然开朗,不禁感叹道:“原来一个简单的成语背后竟然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。看来,我们平时真的需要多去探究事物的本质,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。”
朋友点了点头,继续说:“其实,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。很多时候,我们对一些知识或事物只是道听途说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没有深入了解探究,就容易闹出笑话。比如,有些人会把‘七月流火’理解为七月天气炎热,其实‘七月流火’是指火星转向,秋天来临,天气即将转凉,它的原意是表示天气转凉。再比如,有些人会把‘烂醉如泥’理解为醉得像稀泥一样。其实‘烂醉如泥’中的‘泥’并不是指泥土或稀泥,而是指一种生长在南海中的虫类。这种虫子没有骨头,一旦离开水就会‘失水而醉’,像一堆烂泥一样。还有‘望洋兴叹’,很多人以为是望着大海而叹息,其实它真正的意思是仰望海神而兴叹,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。”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判断事物,往往会忽略或不去深究它们的真正根源。有时甚至还会不懂装懂,整天装模作样,甚至给别人当起“教师爷”,这实在是可笑至极。就像人们常说的“三人成虎”,如果大家都只是听信传言而不去求证,就会被误导,甚至可能演绎出许多可怕的说辞。
人生既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认知的过程,也是一个不断探寻根源的过程。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和原委,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,避免闹出笑话和遭遇尴尬。就像我们学习国学,不能一味地去诵读经典,更要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智慧。我们的知识和认知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,而是要深入挖掘探寻其深层次的本质内容。不仅要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,拓展我们的视野。
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,遇到不懂的或不甚了解的事情,我们能够以孜孜以求、不耻下问、甘当小学生的姿态,多问多学,不怕出错,那么,才能在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获得真知,实现自我价值。
世界万事万物皆有根源。可悲的是,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对许多事物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表面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于是,由于我们的一知半解或对事物的了解相差甚远,常常会出现南辕北辙、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或尴尬。
周末,在朋友举办的国学讲座上,朋友问我,是否知道成语“风马牛不相及”的典故和原意。当时我信心满满地回答说:“‘风马牛不相及’就是指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。”朋友笑了笑,说:“你答非所问!我问的是出处和原意,而你回答的是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。不过,不知者不为过!”接着,朋友说:“成语‘风马牛不相及’出自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,原文为‘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风马牛不相及也,不虞君之涉吾地也,何故?’其原意是说齐国和楚国相距遥远,即使马牛走失,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。”
朋友接着说:“在古代,牛和马是人类重要的牲畜。它们在放牧时,常常会受到风向的影响。牛喜欢逆风而行,马则喜欢顺风奔跑。由于它们的习性不同,即使在相邻的区域放牧,也很难相遇。所以,‘风马牛不相及’原本是形容牛和马因为风向不同而不会相遇,后来才被引申为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。”听完之后,我豁然开朗,不禁感叹道:“原来一个简单的成语背后竟然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智慧。看来,我们平时真的需要多去探究事物的本质,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。”
朋友点了点头,继续说:“其实,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。很多时候,我们对一些知识或事物只是道听途说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没有深入了解探究,就容易闹出笑话。比如,有些人会把‘七月流火’理解为七月天气炎热,其实‘七月流火’是指火星转向,秋天来临,天气即将转凉,它的原意是表示天气转凉。再比如,有些人会把‘烂醉如泥’理解为醉得像稀泥一样。其实‘烂醉如泥’中的‘泥’并不是指泥土或稀泥,而是指一种生长在南海中的虫类。这种虫子没有骨头,一旦离开水就会‘失水而醉’,像一堆烂泥一样。还有‘望洋兴叹’,很多人以为是望着大海而叹息,其实它真正的意思是仰望海神而兴叹,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。”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判断事物,往往会忽略或不去深究它们的真正根源。有时甚至还会不懂装懂,整天装模作样,甚至给别人当起“教师爷”,这实在是可笑至极。就像人们常说的“三人成虎”,如果大家都只是听信传言而不去求证,就会被误导,甚至可能演绎出许多可怕的说辞。
人生既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认知的过程,也是一个不断探寻根源的过程。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事物的本质和原委,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,避免闹出笑话和遭遇尴尬。就像我们学习国学,不能一味地去诵读经典,更要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智慧。我们的知识和认知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,而是要深入挖掘探寻其深层次的本质内容。不仅要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,拓展我们的视野。
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,遇到不懂的或不甚了解的事情,我们能够以孜孜以求、不耻下问、甘当小学生的姿态,多问多学,不怕出错,那么,才能在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获得真知,实现自我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