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天气,提醒心脏不好的老年人:
天气炎热,这些事建议少做
2025年07月16日
字数:1423

(图片由AI生成)
如今已到盛夏,气温直逼40℃,空调、风扇、电解质饮料成了家家户户的“标配”。可对年过半百,尤其是心脏不太给力的老年人来说,这种天可不是“热一热出出汗就好了”的事儿。高温对心血管的压力,往往像“压在胸口的一块石头”,不知不觉中就让人出问题了。
高温天气,心脏负担本来就重,如果还不注意生活细节,就像在开着锅盖的压力锅上加柴火,迟早会出事。千万别等到胸口发闷、满头大汗、走两步就喘不上气的时候,才想起“自己是不是中暑了”,那时候,可能你已经不是中暑,而是心衰或心梗在敲门了。
天气一热,心脏不好的老年人最好少做甚至别做这几件事。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影响,可远不止晒黑或中暑那么简单。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,最危险的就是血压波动和心率失控。
随着气温升高,人体为了散热,皮肤血管会扩张,血压会降低,心脏就得加班加点地跳,以维持血流。一来二去,心脏就“累趴”了。
尤其是那些患有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的老年人,哪怕你觉得自己“这几年没犯病”,高温一来,体内都会像被“点了火”,一点小事就可能诱发大问题。
别贪凉洗冷水澡。很多人图一时爽,浑身是汗时就冲凉水澡,尤其是在晚上。突如其来的冷刺激,会让血管猛烈收缩,心脏就像突然被拧了一把,会出现心率升高、血压飙升等情况,极易诱发心绞痛、心律失常。如果老年人本身就有动脉粥样硬化,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。正确的做法是用35℃左右的温水进行冲洗,洗前先用湿毛巾擦身,别让身体骤然受凉。
别在午后出门遛弯晒太阳。不少老年人都有早晚遛弯的习惯,可夏天中午时段阳光毒辣,地表温度高得能煎鸡蛋。这时候出门,不仅容易中暑,还容易导致脱水以及心脏供血不足,心梗风险直线上升。建议老年人把锻炼时间挪到清晨点到 点之间,这时空气好、温度低,对心脏比较“友好”。
别拼命喝冰饮和吃冰镇西瓜。喝冰饮和吃冰西瓜在夏天是常事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猛喝冰饮会使胃肠血管骤缩,导致心率不稳;吃太多的冰镇西瓜则会导致体内寒凉加重,影响血液循环,诱发胸闷、心悸等情况。尤其是服用β受体阻滞剂、利尿剂等药物的心脏病患者,冷饮摄入过多会导致电解质紊乱,加重心衰。
别闷在不开窗、不开空调的屋里。有些老年人怕费电,舍不得开空调,就关着门窗自己熬,结果就是“闷热脱水”。
高温、高湿、无风的环境最容易诱发热射病,这可是比中暑还要严重的状态,死亡率极高。合理地使用空调,把室温控制在26℃左右,保持通风,让室内空气流通,比硬扛更安全。
其实,说到底,夏天对心脏病人最大的挑战,并不是温度本身,而是身体调节功能跟不上节奏。
年轻人出汗多,喝点水就缓过来了;而老年人出汗少、调节慢,稍有一个不注意就会出现脱水、电解质紊乱、血压波动等情况。
特别是那些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的老年人,夏季血糖和血压波动大,吃得太咸、喝水太少、活动太猛、睡眠太短等,都会让心脏处于危险境地。
那老年人应该如何安全度夏呢?其实说难也不难,关键是“顺着天,适着人”。“饮食清淡、多喝水、勤通风、适当运动、保证睡眠”,这5点看起来是老生常谈,但如果真能做到,那就是救命的药方了。
生活中,很多老年人都觉得“我还没到那一步”,直到发病了才追悔莫及。心脏问题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,而是平时一点点积累出来的。
夏天是心血管系统最脆弱的时节,稍不注意,就可能出现“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”的情况。所以,多一份警惕、少一份麻痹比啥都强,别总拿“我年轻时候能熬”当底气,你的身体可不会因为你“以前行”就放过现在的你。
记者 郭璟霖 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