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君县“农为根 文为脉 旅为桥”
特色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2025年08月26日
字数:1102
■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白小青 王娟
在陕西县域经济赋能西部振兴的壮阔画卷中,铜川市宜君县以“农为根、文为脉、旅为桥”的融合之道,将黄土高原的农耕底蕴、千年文脉与生态山水编织成独特的发展密码,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,为宜君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,成为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近年来,宜君县立足农业县和全省粮食主产区功能定位,以“千万工程”为引领,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,让田野从单纯的耕种之地,变身为孕育多元价值的“活态博物馆”。
在玉米产业发展上,宜君县通过推广“5335”密植高产栽培技术,推动良种、良法、良地、良机深度融合,不仅提升了玉米品质,更延伸出玉米糁、玉米醋等深加工产品。棋盘镇的陕西山水宜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了自动化制粒设备,日处理玉米10余吨,生产的玉米淀粉、玉米糁等产品远销一线城市及知名企业。
宜君县坚持做优苹果产业,以“果业强、果农富、果乡美”为目标,实施“十百千”工程,新栽植山地苹果1.05万亩,其“三新”建园模式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并推广。在云梦乡刘家埝村的铜川太初纳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繁育基地,801亩现代化果园里,百万株苹果苗木茁壮成长,形成集繁育、试验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中心,年生产新优种苗300万株、种条100万根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。
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宜君核桃种植面积达15.1万亩,年产量2.1万吨,年产值2.7亿元。当地不断推进品种改良与深加工,开发出核桃辣子酱、核桃乳等产品,其中“西邮美农”核桃辣子酱年销50万瓶,荣获杨凌农高会“后稷特别奖”,擦亮了宜君核桃的品牌名片。
宜君县加快绿色转型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中药材产业借力生态优势蓬勃发展,党参、连翘等品质优良。
战国魏长城遗址旁,“文物守护人”志愿者讲述着2000年前的边防故事,残垣断壁与VR重现技术结合,让尘封的历史可感可知;“这朵莲花象征福地湖的纯净,那只喜鹊藏着当地人对丰收的期盼。”宜君剪纸工坊里,市级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郭华一边传授镂空技艺,一边解读剪纸纹样里的民俗密码。
红色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旅游资源。中共红宜县委旧址经保护性修缮后,成为“行走的党课”现场。
依托生态与人居环境优势,宜君县将全域化作旅游大舞台:花溪谷的四季花海与战国魏长城的历史风云相映成趣,福地湖的波光与梯田的曲线构成天然画卷,彭祖药谷的消夏露营季更将“音乐+非遗+旅游+产业”做到极致——白天在森林探秘中药材,夜晚在音乐节随节奏摇摆,星空下的帐篷里,能尝到刚从地里摘下的新鲜蔬果。2025宜君彭祖药谷消夏露营季之夏日泼水狂欢音乐节期间,吸引游客流量约10万人次前来体验。
从农田到舞台,从古籍到“网红地”,宜君以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,让县域经济的“特色名片”愈发亮眼。
在陕西县域经济赋能西部振兴的壮阔画卷中,铜川市宜君县以“农为根、文为脉、旅为桥”的融合之道,将黄土高原的农耕底蕴、千年文脉与生态山水编织成独特的发展密码,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,为宜君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,成为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近年来,宜君县立足农业县和全省粮食主产区功能定位,以“千万工程”为引领,全力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,让田野从单纯的耕种之地,变身为孕育多元价值的“活态博物馆”。
在玉米产业发展上,宜君县通过推广“5335”密植高产栽培技术,推动良种、良法、良地、良机深度融合,不仅提升了玉米品质,更延伸出玉米糁、玉米醋等深加工产品。棋盘镇的陕西山水宜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了自动化制粒设备,日处理玉米10余吨,生产的玉米淀粉、玉米糁等产品远销一线城市及知名企业。
宜君县坚持做优苹果产业,以“果业强、果农富、果乡美”为目标,实施“十百千”工程,新栽植山地苹果1.05万亩,其“三新”建园模式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并推广。在云梦乡刘家埝村的铜川太初纳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繁育基地,801亩现代化果园里,百万株苹果苗木茁壮成长,形成集繁育、试验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中心,年生产新优种苗300万株、种条100万根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。
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宜君核桃种植面积达15.1万亩,年产量2.1万吨,年产值2.7亿元。当地不断推进品种改良与深加工,开发出核桃辣子酱、核桃乳等产品,其中“西邮美农”核桃辣子酱年销50万瓶,荣获杨凌农高会“后稷特别奖”,擦亮了宜君核桃的品牌名片。
宜君县加快绿色转型,大力发展林下经济,中药材产业借力生态优势蓬勃发展,党参、连翘等品质优良。
战国魏长城遗址旁,“文物守护人”志愿者讲述着2000年前的边防故事,残垣断壁与VR重现技术结合,让尘封的历史可感可知;“这朵莲花象征福地湖的纯净,那只喜鹊藏着当地人对丰收的期盼。”宜君剪纸工坊里,市级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郭华一边传授镂空技艺,一边解读剪纸纹样里的民俗密码。
红色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旅游资源。中共红宜县委旧址经保护性修缮后,成为“行走的党课”现场。
依托生态与人居环境优势,宜君县将全域化作旅游大舞台:花溪谷的四季花海与战国魏长城的历史风云相映成趣,福地湖的波光与梯田的曲线构成天然画卷,彭祖药谷的消夏露营季更将“音乐+非遗+旅游+产业”做到极致——白天在森林探秘中药材,夜晚在音乐节随节奏摇摆,星空下的帐篷里,能尝到刚从地里摘下的新鲜蔬果。2025宜君彭祖药谷消夏露营季之夏日泼水狂欢音乐节期间,吸引游客流量约10万人次前来体验。
从农田到舞台,从古籍到“网红地”,宜君以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,让县域经济的“特色名片”愈发亮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