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阳市以“12315”监管模式 筑牢重点食用农产品安全屏障

2025年08月27日 字数:653
  ■记者 刘金 通讯员 乔义平
  近年来,咸阳市采取锚定“1个目标”、强化“2向联动”、健全“3项机制”、明确“1个核心”、构建“5维共治”监管举措,即“12315”监管模式,让食用农产品监管从“被动应对”变为“主动作为”,从“单打独斗”变为“多方协同”,重点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7.43%。
  该市在泾阳县云阳镇划定标准化种植区,统一投放菜苗、统一水质监测、统一投入品管理;采收前,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各类蔬菜进行全覆盖抽检,对合格产品张贴“承诺达标合格证”标签,从源头上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;建立由市场监管、农业农村、公安等3部门组成的重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,加强联络协调,强化联合检查,今年以来,共查处违法经营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案件21起;建立重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平台,实施大数据分析,增强监管针对性;在各大农贸市场、超市设立“快检室”,对消费者购买的食用农产品进行免费检测,每天对食用农产品进行随机抽检,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销毁。今年以来,检测食用农产品8500余批次,合格率达98%以上。
  兴平市将集贸市场划分为6个网格,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监管员,负责日常巡查指导。泾阳县在大型蔬菜种植企业建立“首席质量官”制度,由企业高管担任首席质量官,对产品质量负总责,定期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质量报告,目前,该县80%以上规模的蔬菜种植企业已设立“首席质量官”,企业自查自检覆盖率已达96%以上。秦都区成立“食用农产品行业诚信联盟”,11家会员单位签订《质量安全承诺书》,联盟单位每月开展“互查互评”,对违规会员实行“一票否决”并公示。
网站备案号:陕ICP备0600792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