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
宜君县多元发展绘新景 民生温度聚人心
2025年08月27日
字数:1425

宜君文旅绽放独特魅力。
■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武朝旭 文/图
宜君,这座位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小城,近年来在文旅融合、社区治理、“数字经济”等领域持续发力,用扎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,让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,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此安家落户。宜君县正以实实在在的变化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在文旅发展方面,宜君县聚焦“本土特色”做文章,让山水风光与文化底蕴相互交融,绽放出独特魅力。彭祖药谷作为其核心文旅地标,凭借“彭祖养生文化”IP持续释放着吸引力。在今年打造的消夏露营季系列活动中,“泼水狂欢音乐节”成为其中的亮点。活动期间,数万名游客齐聚山谷,水花飞溅、歌声飞扬,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山野乐趣与文化氛围,花溪谷的美食盛宴·花海游乐嘉年华也同步开启,从晨光花海到夜幕马戏、打铁花等,欢乐不间断,进一步打响了宜君文旅品牌,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出游的热门选择。
在政策支持下,宜君县整合各项资源,构建起了完整的研学产业链。依托中医药首位产业,以“彭祖药谷”为中心,形成了种植、加工、研发、康养的全产业链闭环,并打造了系列中医药研学课程与基地。课程设计注重“沉浸式”体验:在彭祖书院,学生们可近距离接触中医的“望闻问切”;亲手研磨、称重药材;通过琳琅满目的药材和植物标本,了解中药材从种植到应用的全过程。
“日子过得舒坦,心里就踏实。”这是不少宜君县当地居民的真实感受。近年来,宜君县聚焦老年人“吃饭难、生活闷”等问题,从“一餐热饭、一场活动”做起,把养老服务送到群众“家门口”,让“银发时光”变得暖意融融。
在宜阳社区的“老年食堂”里,临近中午时分就飘起了饭菜香。土豆丝、鱼香肉丝、红烧茄子等家常菜色香味俱全,收银台前张贴着周一到周日的固定菜谱,老年人排着队打餐,然后坐在一起边吃边唠家常。这些“老年食堂”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,更成了社区的“暖心枢纽”。在云梦乡县口村许家峁安置点的幸福院里,“老年食堂”每天14点准时开餐,4元钱就能不限量吃上热馒头和家常炒菜,15位老人长期在此就餐。“村里空巢老人多,‘老年食堂’真是解决了大难题。”县口村党支部书记韩文耀感慨道。
在残疾人帮扶领域,宜君县的精准服务更显温情。县残疾人联合会干部王莉表示:“近年来,县残联聚焦‘精准助残、服务提质’,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托养、技能培训、无障碍改造、阳光增收、创业就业、救助帮困等项目,已累计为70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实际困难。”
在“数字经济”浪潮中,宜君县立足实际、稳步探索,以“数据标注”“电商直播”等为突破口,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地唯一的人工智能企业,在“数据标注”领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。该公司报送的“打造数据标注产业,助力县域人才振兴”案例,成功入选了全国《数据标注优秀案例集》。公司成立4年来,累计培育本地“数据标注”人才1000余人,带动260人稳定就业,区域数据总产值达3500万元,吸引了22家企业入驻数字经济创新中心。数字经济的活力还体现在电商领域。2025年,宜君县计划培育本土主播、“网红”50人以上,电商销售额突破2.4亿元。“数字经济”的发展,不仅为宜君县带来了新的人才和人气,还有效带动了年轻人就业,为宜君县留住、吸纳年轻人就业打开了新窗口。
从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到社区治理的温情细节,再到“数字经济”的稳健发展,宜君县正以“实”字当头的作风,一步步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。这座有温度、有活力的小城,正以独特的魅力,吸引着更多人在此驻足、扎根,共赴美好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