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知天而作”
佳县多举措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农户提产增收
2025年10月22日
字数:1157

■记者 高小雨 通讯员 康亮亮 张娜 文/图
近年来,佳县以高粱产业为突破口,创新构建“惠农政策增底气+农田改良强基础+旱作技术提单产+托管服务扩规模+订单农业保销路+集约经营降成本+机制创新强联结”七位一体服务体系,有效破解了农户生产难题,实现了高粱种植面积5年翻五番,亩产提升超120公斤,带动2万余户增收,为陕北旱作农业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“佳县方案”。
佳县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摆在首位,出台《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项目实施方案》,其中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及村集体发展高粱产业,设置高粱良种、地膜、滴灌等农资补助,农机作业、高粱收购、其他带动奖补、免费技能培训等支持政策。截至目前,佳县为46632户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00余万元,涉及地膜700吨、肥料6000吨、高粱种子8万公斤;设置残膜回收点5个,涉及5个新型经营主体,预算社会化服务补助200万元……一项项强农惠农政策,稳住了种粮面积,更稳住了农民主体种粮的信心。
为有效破解农村土地分散化、碎片化、残膜污染难题,佳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2.11万亩、高效旱作节水农业4.02万亩、收购残膜4000吨,持续夯实农田设施“硬件”。随着土地平整、土壤改良、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实施,逐步形成了“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旱能浇、涝能排”的“舒心田”“致富田”,显著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和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。
针对水资源短缺、“十年九旱”春季播种难、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,佳县农技部门历时6年攻关,成功研发并全域推广“机械化全膜深沟探墒播种技术”。该技术一次性完成开沟探墒、宽膜全覆膜、打孔播种、覆土镇压等工序,自动开沟深度10厘米以上,避开土壤表层干土,把种子种到湿土上,同时实现自动铺膜全覆盖,机械率达90%,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豫以上,作物产量增加15%~32%,节省劳力90%,并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,成为榆林市抗旱增产主推技术。2024年,佳县支持新远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开展杂粮增密度提单产行动3万亩、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0.5万亩,提单产效果显著。
佳县积极构建政府补贴费用、部门提供技术指导、龙头企业订单式保底收购、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服务、村集体中间服务沟通、农户积极托管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。目前。佳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.96万千瓦,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%,托管面积从2019年的0.5万亩次增长至2024年的17万亩次,“佳县托管路径”有效解决了农户干不了、干不好、干了不划算的问题。
佳县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租用耕地、吸纳就业、订单收购、技术服务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,对当年带动20户以上农户(其中脱贫户或易返贫致贫户占比不得低于20%)且户均年收入均在500元以上的,按每户不超过10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,单个主体奖补金额最高不超30万元,让主体有动力、服务有市场、农户得实惠,真正实现“带着农民干、帮着农民赚”。